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

公藝種子夢∼蘭陽傳夢家系列專題:帶著相機去偏鄉教孩童攝影

「透過影像紀錄,孩子可以重新去關心生活週遭的自然、人文、生活,如果有機會發表創作,加強他的自信心,對土地會有更深的情感,這是促使我認養偏鄉教學童攝影的最大動力」
總是笑臉迎人的宜蘭攝影家林宗評,6年前51歲從公職退休後,便深入宜蘭、花蓮、台東等偏鄉教導學童攝影,帶著社大學員教孩子透過鏡頭看世界、關懷鄉土,他並買相機送學童,為孩子辦攝影展,林宗評說自己從事宜蘭鄉土紀錄30多年,發現偏鄉地區的國小藝術教育資源缺乏,但學童視野沒有框架,有敏銳的觀察力、創造力,美學潛力無窮,透過相機可以讓孩子以最快的速度進入美學的領域,紀錄自己生活的土地:「自己獲得很多人的支持和鼓勵,才得以如願長時間深入故鄉各角落紀錄宜蘭,進一步發表並集結成冊出版,現在我有能力回饋,因偏鄉的孩子在藝術教育資源較弱勢,從影像切入,孩子可以很快就能進入藝術的領域,以最短的時間學習美學的概念」。
「(學童)拍到很好的東西就很開心」
「(學童)拍照最難的是拍狗等動物,但可以用運動模式」
林宗評說,高中時曾有人送他一本日本年曆,透過52張照片就能展現日本各地一年四季之美,讓他因此對攝影產生濃厚的興趣,但當時家裡窮沒有機會摸到相機,心想以後有能力也要為自己生長的宜蘭作影像紀錄。就業後,他用領到的第一份薪水買了人生第一台相機,利用閒暇之餘,從事宜蘭的自然、人文、景觀、建築等影像紀錄,作品多次得獎,並經常獲報章雜誌刊載,還出版書籍和明信片。公職退休後,林宗評把紀錄家鄉的愛傳承給下一代,他深入偏鄉教國小學童攝影,自掏腰包買相機讓孩子上課,並送新相機給表現優異的學生:「因為這些孩子對攝影有興趣,觀察力很敏銳,他擁有相機後,就有機會用相機去觀察紀錄社區,和土地產生更密切的連結,至今認養的學校有11、12個,送出的數位相機已超過30台」。
兩年前,林宗評在羅東社區大學開辦「帶著相機去旅行做公益」課程,領著一群和他一樣熱心公益的學員,深入宜蘭偏鄉教孩子攝影技巧、基本構圖,散播攝影美學的種子:「原本有更大的抱負要在全省各縣市認養兩到三個學校,因父親近年生病坐輪椅我無法遠行,所以和妻子選定台灣幾個地區認養服務,在宜蘭的部份就和羅東社大合作,開了『帶著相機去旅行做公益』社團,一個學期認養兩個學校,一年四個學校,有志一同的朋友一起學拍照、旅行,也同時認養偏鄉的孩子」。
社大成員之一的林玉桑說,跟著林宗評老師下鄉,教孩子從鏡頭看世界,也放大了自己的人生視野:「林宗評老師四處教攝影、無私買相機送孩子讓我感動,我自己也到教養院去教弱勢孩子拍照完成他們的夢想,已可以拍出不錯的照片,學習付出這是以前從沒有過的喜悅」。
「帶著相機去旅行做公益」傳遞藝術和愛的美學行動,感動許多民眾,羅東社大校長吳國維說,經常有人送二手相機到社大支持相挺:「很多人捐二手相機到社大,指名要給班級使用,也有人捐錢,響應這個有意義的公益課程」。
「一開始我連快門是什麼都不知道,透過林宗評老師細心指導,了解攝影的意義,如何拍才會美...,學攝影拍出精彩照片,讓我感覺很幸福」孩子不受拘束,趴著甚至躺著按下快門,捕捉一個又一個感動的畫面,成就一幅幅動人的攝影作品。林宗評除了教學童照相,更幫學生開攝影展,他說有機會讓小朋友公開攝影創作,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,會更有動力透過相機表達對自己家鄉的熱愛:「這幾年在偏鄉認養,發掘學攝影的孩子很快就能有美學的概念,對他正面看人生有很大的幫助,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、內涵,學童透過鏡頭關注自己的鄉土,跟土地重新連結,我覺得特別有意義」!
(攝影:賴沁沁)
以上『公藝種子夢∼蘭陽傳夢家系列專題』,由「中廣新聞網」與「礁溪老爺」合作企劃製播。